菜鳥主管的領導力養成指南:從設計師到管理職的經驗分享

最後更新時間: 2025 年 07 月 16 日

在晉升主管前,你是否我一樣層自問:「我沒當過主管,主管到底要做什麼?」「我不是團隊裡最資深的可以當主管嗎?」

其實,領導力是職場中必備的核心技能。即使還沒有正式擔任主管,我就累積了不少領導經驗──從課程分組到校慶活動主辦,帶領數十甚至上百位工作人員,帶人成事都是我培養領導力的重要基礎。

以下想分享從設計師到管理職,增強領導力的幾個方法。

專業工作者到帶人者的心態轉換

往往能在職場晉升的專業工作者,都已具備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,這是「做事能力」的基本功。對於新手主管來說,常見的困境是:「我自己做可以,但怎麼讓他人也做得到?」這種帶人技巧卻不是每個專業工作者熟悉的。

許多資深同仁常抱怨:「交給別人做比我自己做還要慢,還要擔心東擔心西。」這源自對責任的恐懼,導致不願將工作委派出去。我建議菜鳥主管在心態上要從「個人作業」轉變為「以團隊為中心」,讓團隊的價值發揮最大化。成為主管後,不再只是被動接收任務,而要主動作出決策並分配資源。

首先,需要與團隊成員建立信任,讓大家了解你的期望;接著,挖掘成員長才,逐步賦能給成員,給予他們適度的自主權與成長空間。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做好一個主管該有的管理統籌。

打造領導力的 3 個核心能力

溝通力:精準引導,建立多向共識

之前文章中提及的〖 職場關係網絡 〗,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,相當於做好關係網絡中的期待管理。主動引導發言,才能聽到對方真正的需求;在交付工作時,也要清晰表達目標與要求,並透過「雙重確認」(Double check)確保雙方對於任務內容與標準達成共識。如此才能避免誤解,提高執行效率。

決策力:誠實面對,持續精進決策

擔任主管後,做決策的頻率大幅提升。與其擔心做錯選擇,不如勇於承認錯誤並及時更正。面對各種職場挑戰,往往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,除了持續學習、吸收前人的智慧與經驗外,定期自我反思也至關重要。

我每月會撰寫管理筆記,記錄日常與團隊互動中出現的特殊情況;並且每週檢視團隊中可改善與優化的事項,透過不斷檢討與修正,讓決策效果持續提升。

培育力:目標清晰,共創學習氛圍

我認為「培育」就是「從自己做到,到幫助他人一起做到。」。由於我持續自學並參與過工作坊、講座、線上課程、學習營等多元學習經驗,這些都成為我傳承知識與技能的工具。

團隊成員需要的是明確的目標與標準,以及在自主完成工作時仍欠缺的能力,這些都可以透過培訓或討論來協助他們提升;執行過程中,定期匯報並持續溝通回饋,就是主管進行經驗傳承的最佳時機。

挖掘自己的獨特優勢

每個專業都有其獨特優勢,而我從設計師轉換成主管後,最大的優勢在於「同理心」與「系統思維」。這兩項能力,正是建立領導力的關鍵基石。

  • 同理心是領導力的潤滑劑
    設計師擅長觀察與傾聽,用戶訪談訓練我們理解對方未說出口的需求。這套訪談技巧應用在帶人上,讓我更能換位思考,從團隊成員的視角出發,看見他們的挑戰與壓力。當你能理解他人,也就更容易贏得信任與合作,這正是高效領導力的起點。
  • 系統思維是管理能力的骨架
    設計師在解題時會先理清整體脈絡,再細分成可解的模組,這套邏輯正好應用在建立管理制度上。我在設計制度時,會考量不同成員的需求與性格,打造出能因人制宜、靈活調整的規則。這樣的系統不只提升執行效率,也能真正發揮領導才能中「整合資源、協調人力」的作用。

無論你的背景是設計、工程還是其他專業,都有可能轉化出屬於你自己的領導力風格。領導不是天生具備的條件,而是一連串刻意練習與自我覺察的累積。

想在最短時間內突破職場瓶頸?

30 分鐘的線上視訊會談,充分了解您的現況、挑戰,
針對具體的職場問題進行討論,提供獨有洞見與解方。

自由半徑諮詢

個人頭像照片
Mao Lana
文章: 5
訂閱
通知關於
guest

0 留言
回饋意見
查看所有留言